有关高考作文锦集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 篇1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让老师能看见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抹去脸上的泪水,我看见有的同学悄悄的将唾沫摸到脸上冒出泪水,我还看到一些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个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水,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睛看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和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汇报了这位同学行为,为此,学校给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后,我因为自己的行为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已经去世了,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愧疚,这件事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别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现时,更应该有人不哭。
求同存异 才能丰富多彩
告发未哭的同学,致其受到处分,再到终身的遗憾,这是对单一性社会形态的深刻反思。在众人皆泣时,应允许有人不哭。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偏要保持一致呢?只有求同存异,世界才能保存差异,而绚烂缤纷,丰富多彩。多样性,才能丰富多彩。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本书,不同层次的人,由于他们的阅历、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一,理解也就不尽相同,这本是正常的现象。更何况对于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让人们的认识等雷同,这是多么的荒谬想法!因此,允许不同,就是允许差异的存在,这才是社会本来的面貌,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承认差异。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而不是违背规律,违心地去干预,逆潮流而动。如果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世界岂不是成了制造的工厂,批量生产吗?差异性,才能产生动力。发展,必然伴随着新旧事物的更替。有更替,就必有不同,昔时伽利略,牛顿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爱因斯坦、普朗克与牛顿也不同;未来科技的发展,因不同而不停止,就像科学界的一句调侃“人类,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是的,不同,让我们发现差异、改正错误、不断更性自己,因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即使同样的产品,也在不断地完善更新。中国品牌海尔,在高科技的欧洲照样占领一席之地,靠的就是不断地更新换代,吸引了大批欧洲客户。可见,差异性便是发展的动力,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助推力。时代性,是创新的源泉。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当一个想法不曾出现过便带来了创新。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存在绝对的不变,也自然不会存在永恒的相同。正因如此,便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因为追求卓越,莱特兄弟让人类生出翅膀;因为追求发展,三星电器迅速崛起;因为超越,乔布斯赶超,让电脑放在手掌上。如今,在这高速发展的创新时代,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事物。在多数人熟悉的地方,产生了变化,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从中国仿照,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创新思想引领我们向梦想不断迈进。《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和而不相同,是儒家的一个根本所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不同。因而,对于一些规范性的、常识性的东西,并不一定有百分百的认同,因而要有不同的价值判断,甚至颠覆性的认知。梵高他的抽象派画法不为当时所接纳,但他依然坚持表达。如今梵高的画作,依然屹立在时代的顶端,这就是当时不被认同的梵高。生命因不同而存在,人生因不同而美丽。因此,“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众人笑时,应该允许有人不笑;当社会发展时,当允许不同的存在才能丰富多彩,这才是社会进步和多元性标志。
1.题目《求同存异,才能富多彩能》深刻地解析材料和文章中心。审题立意准确,拟题深刻。2.文章充满了辩证的思维,作者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开篇引材料,简述而引出中心论点。语言简洁明快;3.中间:分论点+举例子+讲道理。分别从多样性、差异性和时代性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中心。4.结尾再引材料,用排比句总结全文,落脚点进步与多元很深刻。
高考作文 篇2Part 1
六月,日光倾城。
一辆砖红色的列车从女孩面前呼啸而过,她的裙摆飞舞,如同盛开的波斯菊。她张开双臂,在铁轨上摇摇晃晃地前行,铁轨延伸,向着远方,那个列车驶向的远方。
列车上挂着深黑色的牌子,女孩默念上面严肃庄重的文字。世界忽然变得寂静,仿佛古老的.吊钟将要敲响,释放出最后的魔咒。
“高——考——”
列车驶往六月的高考,而女孩在铁轨上缓缓前行,小心翼翼,迷惘得如密林的风,沉默得似深海的鱼。那个远方似乎遥不可及,又似乎近在咫尺。她向前方伸出手去,时光如漏沙般从指缝间滑落,在斑驳的光线中溅起纷纷扬扬的尘埃。
Part 2
有时候,我会想起那个乘着K155红色巴士去寻找永远站的阿狸。兜兜转转,他最终没有找到永远站。而我们在人生的岔路上兜兜转转,却已经不知不觉地漂泊过了一站又一站。
高考,就这样成为莫名其妙地多出来的一站。
才只是高一,这一年老师已经多次召开动员班会,苦口婆心地给我们讲高考的重要性,说要为了高考而奋斗,高一不努力就真的晚了。可是,眼看着一整年的光阴就要如一点点熄灭掉光亮的烟头,窸窸窣窣地从岁月的罅隙中坠下,我方才惊觉,我真的就这么晃去了高中时代三分之一的时光了。
班里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贴着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便利贴。班长组织我们在上面写下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有人给它起了个温暖的名字,叫“梦想的星空”。我站在那片“星空”前,轻轻抚摸着那一张张用心写下的梦想。苏苏说要去浙大,小苑说要去有樱花的武大,淇淇想去港大,还有其他人写下的北大、清华,甚至是哈佛大学。每一份梦想都是沉甸甸的,每一份梦想都光芒四射。
最后只剩下我,在梦想的边缘若即若离。明明梦想滚烫到几近灼伤时光的掌纹,可我的害怕偏偏不依不饶,将我不停地往逃避的角落里推。大概夜半惊梦醒来,汹涌而来的暗夜潮水也会嘲笑我的懦弱吧。
Part 3
恍恍惚惚间,又一个六月打马而过,一场又一场滂沱大雨冲刷着整个世界,这一年的高考已经到来。
我终日在本子上涂涂写写,只留下一句话:“高考是什么,能吃吗?”我合上本子,赌气得眼泪快要落下来。对呀,高考当然不能吃,可是它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几乎拿命去拼?
那么或许——
高考是一树繁花,你选择盛放,它便有惊鸿一般的烂漫美好;高考是滚滚长河,你选择逆流而上,它便会拥你抵达风光旖旎的彼岸;高考是满天星辰,你选择发光,它便会将梦想跨越几亿光年送到你的面前。
高考是那一趟驶向远方的列车,载着青春和梦想,沿着不变的轨道轰隆隆地离去。
这便对了。不管前方是要翻山越岭,还是要披荆斩棘,我 ……此处隐藏1014个字……
但我以为,拾古人牙慧而得以扬名者,且慢飘飘然。因为所谓的文言文或古文毕竟是被近现代人扔进垃圾堆里半个多世纪的废物,处于电脑时代的当代人再捡起它来,算不得是什么光彩的事。"和者盖寡"的东西应该是"阳春白雪",而不是被前人丢弃的破烂。如果刻意要将"垃圾食品"包装成"美食",那是跟健康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当然,垃圾里有时也可能有被发现价值不菲的古董。不过,那是见仁见智者的眼光问题。以我这不识时务,且文字欣赏水平低能者的眼光看,网上能见到的一些考生"令阅卷老师怒火冲冠""令教育专家哑口无言""令天下父母啼笑皆非""令芸芸网民爆笑吐血"的高考0分作文,同样语焉精彩,可以列为时代奇文。
以下姑且转载一篇雷人的高考0分作文:
【20xx·上海卷:半命题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要求:自选角度,自行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不敢创新的创新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哪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生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吧,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20xx高考《也说高考零分作文》。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河蟹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
点评:郑板桥的创新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是郑板桥!尽管他的字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看起来四不像。他如果是一个杀猪的王五,我敢保证肯定没人会理他。同样的道理,学生是普通人,不出名。不仅不出名,而且还要受着应试教育的压迫,想真的创新门都没有!
从出卷者的本意看,这篇"半命题作文"是让考生往不受传统限制,不拘一格,要有自己的独创性精神方面立意。当然还可以从"自我表现"和"团队精神"方面的角度去立意。
但这位上海考生偏偏把"意"像郑板桥所书的单个字那样立歪了。这篇作文之所以得0分,其一,讥讽了阅卷老师。说"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
其二,对当今应试教育的严重不满。说"中国语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吧,必须把你办了"。
其三,大胆地否定了权威。说,"郑板桥的创新能成功,那是因为他是郑板桥!尽管他的字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看起来四不像。他如果是一个杀猪的王五,我敢保证肯定没人会理他。"
其四,否定了创新。说"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并说自己"是普通人,不出名。不仅不出名,而且还要受着应试教育的压迫,想真的创新门都没有!
其五,明确地说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泄愤。说"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
因为满纸的"奇谈怪论",难怪这篇高考作文会是0分。
但我以为这篇作文是不该得0分的。一是这篇作文固然有违出题者的本意,但毕竟是由出题者提供的材料引发考生自己的联想而说开去的。小时候语文课的老师曾说,考试作文时,只要抄了题目,都可以得上几分的。二是这位考生的"怪论"不见得就怪得无理。中国填鸭式的教育,填出了许多纸上的"秀才",现实生活中的庸才(据说北京的一位高考状元,外国11所名牌学校都不要),这种状况本应来个彻底改变,结果年年喊教改,年年不改教;那不敢越命题作文出题者僵化思维模式立意雷池一步的作文还得年年作下去!难道那无济于时代发展需要,不利于考生身心健康的考试制度还要继续误人子弟下去么?考生以所谓"创新"说事,说出了心里的真实话,有什么错?阅卷老师何必非抡起板斧排头砍去?四是这篇作文题目的本身就很耐人寻味。--"不敢创新的创新"。难道这不正是被我国落后的高考制度压迫中的学子的一种呐喊和抗争?!
此外,这篇文章言而有据,行文得体。全文没有语病,没有错别字,表达意思清楚。这样的作文怎么就得0分了呢?据说,那篇文言文写成的作文也离题了,怎就得了满分呢?同样是阅卷老师,差距怎么就这样大呢?是否真如我大哥说的是"阅卷老师的语文不及格,而政治得满分;要么,这个世界真的变态了。"了呢?
文档为doc格式